本報訊(記者 馮麗)電子導盲犬能否取代傳統導盲犬,解決視障人士一犬難求的困境?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在此方面開展研究攻關并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團隊開發的離線具身智能導盲犬已能夠與視障人士流暢溝通指令,并帶領其通過馬路、樓梯、電梯等多樣復雜環境。
近日,西工大光電與智能研究院聯合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探索離線具身智能應用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具身智能,即具有物理實體,能夠通過傳感器和執行器與環境進行實時互動,執行相應指令或進行決策的智能機器。
西工大教授李學龍帶領團隊將搭載離線大模型的機器狗應用在智能導盲場景,開發出大模型離線具身智能導盲犬,并實現了智能人機交互、智能乘梯引導、智能過街引導、智能室內引導等功能。該成果進一步展示了使用離線具身智能導盲犬代替傳統導盲犬的可能性,同時驗證了離線具身智能范式的可行性,使大模型具身智能機器人可以脫離互聯網環境,應用在無網或網絡信號不佳的工況環境,進一步拓展臨地安防的應用場景。
受制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上一代電子導盲犬欠缺和人類“自由對話”的能力。大模型及具身智能技術的出現,使電子導盲犬實現這種高級能力成為可能。但機器狗的低算力計算平臺難以支撐大模型運行所需的海量計算資源,通常只能通過請求云服務的“在線具身智能”范式獲得大模型的高級能力,這嚴重限制了電子導盲犬的場景應用范圍。李學龍團隊結合目前最新的大模型量化壓縮和加速推理技術,成功將大模型部署至機器狗的低算力計算平臺。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30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