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些技術可以快速提高國內良種奶牛的覆蓋率……”近日,在寧夏靈武市奶牛科技小院的牛舍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鵬飛正在為學生上課,他們的身旁是由學校奶牛種業創新團隊通過活體采卵—體外胚胎生產技術和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誕生的優良牛群。
為破解奶牛種業振興的“卡脖子”難題,從2021年開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靈武市政府、寧夏興源達農牧有限公司“校—政—企”三方合作,在當地共同建立“兩院三基地”,即奶牛種業研究院、現代奶牛產業學院以及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奶牛健康養殖試驗示范推廣基地和奶牛良種繁育基地,聯合開展奶牛育種技術攻關。基地于2022年入選國家級科技小院。
建設至今,這里聚集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奶牛現代生物技術育種、高效繁殖、疫病防控、營養與飼料科學等領域的25名專家,40余名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常駐基地,并聘請靈武市14名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擔任合作導師,真正踐行“把學校建在基地、把實驗室建在牛場、把課堂設在牛舍、把成果落地養殖園區、把人才留在行業”。
一項項重大科研成果從這里產出:2022年10月,首批體外胚胎生產移植良種奶牛陸續出生,活體采卵—體外胚胎生產和胚胎移植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11月,首個性控胚胎“試管奶牛”出生,打破國外奶牛種質繁育技術壁壘,為實現國內奶牛良種自主繁育奠定堅實基礎;2023年初,體細胞克隆“超級奶牛”出生……
林鵬飛介紹,學院圍繞國家戰略和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產業需求,通過“校—政—企”協同育人,形成專業學位研究生項目制培養模式,讓學生扎根牧場,在生產實際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
動物醫學院獸醫專業博士生謝成運已在靈武駐扎兩年多時間,每天與牧場工人一起下牛舍,從生產上的“愣頭青”迅速成長為技術嫻熟的“多面手”,如今他正跟隨導師靳亞平教授進行奶牛活體采卵和胚胎移植的科研工作。
“兩年多的駐點生活讓我深刻理解了走進鄉土中國深處‘自討苦吃’的意義。看到當地的奶牛育種工作在我們幫助下取得的成績,我發自內心地高興,這也激勵我學好專業、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謝成運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15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