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剛走上校長崗位的管理者而言,在學校日常工作中,要多觀察慢行動,千萬不能有先入之見。對于任何場合的會議、任何形式的研討等活動,盡量做到不急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表達自己的立場。可采用行走觀察的方式,多走進學生教室、教師辦公室,觀察師生的工作和學習情景,觀察早晚放學、午餐、自習、課間等時空的管理狀況,努力從管理者的視角,感知學校文化、規則、制度、流程與關鍵行為。尤其是需要在事先通知教師的前提下每天走進教師的課堂,只有走進教師的課堂,才能準確地了解學校的課程與教學現狀,了解學校學科組長、骨干教師、年輕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中層干部、年級組長、班主任等人員的管理水平,從而使自己快速融入學校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
在每天的工作和管理中,對所接觸的師生的言談要用心地傾聽,以便真正理解這一集體,更快勝任校長角色。這種狀態需要保持一整個學期,甚至一整年,才能真正與這里的人和事建立聯系、融為一體。那時,校長的創造性才會被啟發,校長將要采納的治校理論與策略應是在自己親眼看到、用心聽到的基礎上生成的,這樣才會使自己的工作由被動過渡到主動,由生澀到流暢,一些可能的困難或風險將會不攻自破。
必須承認,學校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如果謙虛地傾聽他們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需求提出的建議,學習他們的優勢,并結合自己的方式進行調整,那么,他們的經驗就會很快變成自己經驗的一部分。這一做法可以幫助初任校長避開不必要的錯誤,作出科學有效的決策,這是一種雙向情感與行為的聯系,是一種彼此尊重相互支持的交往模式。
學習力是一名高效能的校長所具備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學校是典型的生長取向組織,因此需要有一個有學習力的校長,這是校長領導力有效實施、學校各項改革創新事業得以順利推進的前提。在這個共同學習的地方,校長應該是推動全校學習的表率。校長期待教師和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就應該先為他們作出榜樣。如果校長、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這種學習本身對學校的影響遠遠超過他們學習的內容。初任校長應該堅持學習,推動學校成為一個學習型社區。當“校長首先是學習之長”成為學校治理的重要理念時,學校各方面的治理行動也必然是果斷的、有效的。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05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