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擔負著培養輸出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任務,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思政教育引領方向、提質增效。在善用“大思政課”提升高校思政引領力的新形勢下,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充分發揮石油行業院校的產業特質、行業特色、教育特性,充分挖掘“石油精神”豐富內涵,將強國有我、技能報國的職業理想融入“大思政課”中,探索出“扎根課堂辦思政、融通石油要素強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為辦好一流職業本科、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文化底蘊,以及新時代行業特色高校上好“大思政課”提供鮮活樣本。
匯聚各方精英,打造“大師資”
伴隨著雷鳴般的掌聲,“學鐵人精神 做大國工匠”思政大課隆重開講。西安石油大學鐵人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河北石油職大“大師資”庫特聘教授郭崗彥聲情并茂地將“鐵人”王進喜的故事講給了線上線下的2000多名學生。“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錚錚誓言回蕩在學生們耳畔,一個有感恩精神、“一根筋”精神、堅韌精神、用心精神、謙虛精神的鐵人形象在他們眼前顯現出來。“感覺打開了不一樣的思政課,很鮮活很立體,郭老師的報告生動精彩,讓人流淚。”石油2401班的于浩洋動情地說。
近年來,為夯實鑄魂育人師資力量,學校充分挖掘校內外教師資源,將石油行業各領域的專家學者、行家里手納入“大師資”庫,打造了集“思政課教師+黨政領導+先進榜樣+道德模范+英雄人物+優秀校友”于一體的“大師資”隊伍。國家級技能大師石鳳武、全國三八紅旗手劉佩仿等為學校立德樹人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在“大師資”庫里,思政導師更是極大拓寬了思政育人空間。為此,學校出臺相關方案,全面推行“思政導師進班級”,并以“思政導師制度”為紐帶,打造了“四級聯動”育人工作體系,形成校級領導班子、中層職能部門、學生工作隊伍和思政課教師、班級和學生四級聯動機制,鍛造了鑄魂育人“動力軸”,推動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真沒想到,上次開座談會時,我們隨口說了句想去施工現場參觀,高書記就帶我們去了。”造價2201班徐策口里的高書記是河北石油職大黨委書記,他還有一個身份——造價2201班的思政導師。在學校召開思政導師啟動大會后的第二天,他就開始下班級進宿舍,不僅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引領,還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在交流會中,他充分了解每名學生的家庭、學業情況,也看到了其中一些人對未來職業的迷茫,于是就組織他們到學校的新能源石油石化實訓樓施工現場參觀體驗。
學校領導率先垂范,全校各級干部和思政課教師迅速跟進,圍繞“思政導師進班級,領航鑄魂促成長”主題,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與輔導員結對、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協助輔導員開展思政工作,有針對性地幫學生解決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學習生活、擇業交友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極大增強了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成為學校建設“大師資”的關鍵一環。
依托優秀校友,開設“大課堂”
在河北石油職大,有這樣一批特殊的引路人——石油石化一線優秀校友,他們從校園走向職場,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帶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寶貴的工作經驗重回母校、傾囊相授。
“校友思政”是學校推動“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抓手。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及思政課教師到相關行業企業走訪,“校友思政講堂”系列講座更是建立起“校友思政”的長效機制,搭建起一座溝通校園與社會的橋梁。截至目前,學校已選聘來自19家單位的50多名校友進行“大思政課”講座,輔導時長達60小時,線上線下觀看人數達9000人次。調研顯示,超77%的在校學生愿意參與“傳承石油精神,共筑成長之路”的“思政大講堂”活動,超95%的在校學生認為“校友思政講堂”對自身職業生涯非常有幫助。
榮獲華北石油管理局三等功的優秀校友申勤兵以自己的在校經歷為教材,在“校友思政講堂”中激勵在校學子為夢想拼搏。“校友,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因母校的滋養而凝聚,因共同的回憶而相連。”當土庫曼管道項目需要海量的鋼管供應需求時,校友資源成為他破局的關鍵,成為了該項目的合作伙伴;當華北石油管道局需要對接美國公司進行洽談時,憑借在母校練就的嫻熟英語,他在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合作的舞臺上侃侃而談……正是一個又一個像申勤兵一樣扎根基層油田多年的校友,將“為祖國加油,為民族爭氣”的石油精神通過思政“大課堂”的方式,傳遞給在校的師弟師妹,在他們心中種下技能報國的種子。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09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