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上,高校德育工作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大使命。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為價值引領,創新打造“雙百”德育課堂,通過“百個特色德育課堂”的理論學習與“百小時德育實踐”的躬行體驗,探索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德育新模式。
構建“四類課堂”,畫好育人“同心圓”
學校精心設計“立德、正德、尚德、宏德”四類課堂,逐層遞進,打造德育“同心圓”,促進高校德育實現校內校外同構共建。
立德課堂——思政引領,培根鑄魂。校黨委全面推進思政課程建設,各學院結合自身學科特色,打造“一院一課”“一課一品”的課程思政品牌,讓價值引領融入專業學習。正德課堂——大德浸潤,涵養正氣。依托“正德大講堂”,邀請黨史專家講述紅色故事,邀請道德模范分享人生感悟,邀請優秀校友交流成長經歷,用榜樣力量激發學生的價值認同。尚德課堂——青春閃耀,自我教育。強調青年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校團委開設“青春尚德”廣播欄目,搭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平臺。宏德課堂——知行合一,勇于擔當。將德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突出知行合一,組織學生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與志愿服務,讓學生在服務城鄉社區中涵養責任擔當。
拓展“八個維度”,打造多元“實踐場”
課堂學習之外,學院從“聽、說、讀、訪、創、演、辯、踐”八個維度豐富實踐場景,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學校通過“德育大講堂”等平臺,邀請專家學者、先進典型、優秀師生進行專題講座;組織開展紅色電影配音大賽、“前行的力量”演講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用聲音傳遞情感、用故事傳承精神;依托喜馬拉雅“青春尚德”欄目,組織學生朗讀先進模范事跡;開展“對話榜樣”主題活動,組織學生與校內外道德楷模及地方先進人物進行面對面交流訪談;結合各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組織學生開展德育主題創作實踐;立足丹陽“誠信之鄉”的文化底蘊,組織學生創排誠信主題話劇;通過沙龍、論壇、辯論賽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對社會熱點、道德現象進行討論;組織學生成為校外紅色文化資源的講解者、弱勢群體的幫扶者、城市創建的勞動者,進而成為崇高道德風尚的領跑者。
形成“三導合力”,暢通育人全渠道
學校深化“雙百”德育課堂建設,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強化“三導”并舉,推動德育課堂內涵式發展。
在網絡思想引導上,占領陣地,把好導向。強化網絡輿情監測,筑牢校園新媒體陣地。助力學校思政工作者更好運用網絡陣地和網絡話語開展思政教育與危機處理,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在學業發展指導上,深耕資源,過程導控。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創新,組織各專業教師著力構建“互聯網+”思政教育新模式,重點建設示范性課程思政項目與精品微課資源,強化教學過程動態管理與學業發展指導實效,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深度融合。在心理健康疏導上,把握動態,精準施策。構建線上線下協同的心理育人體系,完善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及時化解學生在學業發展、生活適應等方面的心理困擾,通過個性化心理疏導方案,有效消除潛在的心理風險,護航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雙百”德育課堂新模式,探索了大學生德育實踐的新路徑,彰顯了地方高校在“三全育人”實踐中的積極作為:以課堂體系化建設為依托,實現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同頻共振;以多維度實踐為抓手,引導學生在親力親為中內化品格;以“網絡—學業—心理”三方面協同為支撐,形成全鏈條、全過程育人格局。
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德育改革創新,推動德育與專業教育、社會實踐深度融合,努力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0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