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廣州市協和中學:

勞動教育與生態文明融合共創

發布時間:2022-09-02 作者:通訊員 連燕純 梁彩勻 本報記者 劉盾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廣州市協和中學趣園里,一個已經8年半沒換水的錦鯉池,水體依然清澈見底。這是學校師生們的創造性勞動成果。2006年,由于地形特殊,該人工水池不能外加過濾池。在廣州市協和中學教研處主任郭永峰、水電工程師等人帶領下,學生利用珊瑚砂微孔豐富、能實現生化過濾的特性,以項目研究為抓手,探索建設珊瑚砂過濾系統。他們運輸、加工材料,在池底埋下水管,鋪上2噸珊瑚砂。該系統投入使用后,每年節約用水約500噸。

這只是廣州市協和中學學生通過創造性勞動,踐行尊重生命、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縮影。自2001年以來,學校以“和”文化為指導,以E-STEM教育為理念,構建具有生態特色的校本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推動勞動教育與生態文明教育相融相促,全方位培養學生勞動素養,引導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

    引導學生動手建設和諧共生的校園

廣州市協和中學的澳園池塘于2006年建成。經過池塘時,師生常看到小蟾蜍的尸體。他們調研發現,蝌蚪發育為蟾蜍后,因池塘水面距地面較高而上不了岸被淹死。學校多屆學生想方設法,動手制作階梯,供小蟾蜍爬上岸,但通過紙皮板或木板制作階梯的效果均不理想。

2016年,林衍鎏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咨詢廣州市中學生勞動技術學校專家等,用PVC管制作排水排氣裝置,栽培玉龍草,制作可長期放置、融于自然的“生命綠階梯”。“生命綠階梯”研究課題獲得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從紙皮板升級迭代到用植物做階梯,廣州市協和中學學生在勞動過程中,不斷調動智慧解決新的問題。

“我們項目研究是允許失敗的,相比勞動成果,我們更注重勞動過程,鼓勵學生多動手嘗試。”廣州市協和中學校長何冠南表示,如今在學校校園里,有很多自然與人、生與生、生與師和諧共生的景象。這正是學校基于生態教育特色優勢,以勞動教育作為新杠桿,讓“構建協和教育生態文化,培養可持續發展人才”教育理念出新出彩。

每到一定時節,廣州市協和中學師源樓樓頂都會出現蝴蝶紛飛的盛況,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與園內繽紛的花卉相映成趣。這是學校開發的蝴蝶養殖課程的成果。學生鄺美玲運用蝴蝶養殖課程知識,種植多種植物、搭建紗網、孵化蝴蝶,“從發絲般大小的幼蟲,到肉嘟嘟的五齡蟲,再到蛹,只經歷了短短幾周時間,我感嘆生命成長的奇妙”。

如何以課程建設為關鍵抓手,推動勞動教育與生態文明教育互融互促?這是廣州市協和中學探索的重點。學校根據不同階段建設發展所需,將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與園林景觀建設、課程特色、項目學習等緊密結合,開發“蝴蝶園”等發展性課程。學校還與華南農業大學聯合開發校園生態種植課程,與廣州市中學生勞動技術學校共建勞動教育基地,共同開展勞動教育課程研發及實踐。

    學生在項目化實踐中進行創造性勞動

“我們觀察到奉園池水渾濁,決定將改善水質作為小組研究性學習目標。”在園林承包管理申請表上,廣州市協和中學高一(1)班馮明濠等十余名學生申請承包奉園,承諾完成日常澆灌、投喂魚料、研學課題等工作。

廣州市協和中學校園內有奉園、趣園等8個園林,植被豐富,日常維護水體清潔、清理落葉等工作繁多。如何發揚學校“篤學篤行”的優良傳統,引導學生在園林日常維護勞動中開展項目式、創新性勞動?學校設置多個服務點,以園林承包的方式,實施園林管理競標。學生可以自愿組隊或以班級名義申報。

學校園林管理活動強調E-STEM項目式學習,注重勞動教育與學科知識融合。學生需要在申請表上,寫下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性學習方案,從中鍛煉提升獨立思考、團隊協作、創新創造等綜合能力。

“要面向未來培養辛勤、科學、創造性勞動的新時代勞動者,勞動教育不但要讓學生們在真實勞動中動手,出力流汗、提升技能,還要讓學生們在創造性勞動中動腦,學會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成長為創新型人才。”何冠南表示,學校從師范轉制為普通高中的21年來,圍繞學校生態建設,開展了150多個研究性學習項目,僅在校園水資源管理方面,就有50多個研究性項目,其中大部分成果應用于生態校園建設中。

    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沒整理幾輛亂停放的單車,我就已經大汗淋漓了,但我在勞動體驗中明白了,良好的社會秩序需要每個人的參與維護。”在“學雷鋒”活動中,廣州市協和中學學生朱婉晴加入學校志愿者小組,在荔灣區西村地鐵站附近路口做交通協管員。

勞動教育“小課堂”如何連接社會“大課堂”?近年來,廣州市協和中學與西村社區等合作,創設勞動志愿服務崗位,開設學生“志愿勞動愛心銀行”“愛心存折”等。學校將勞動教育與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結合,推動勞動教育從學校輻射到家庭、社區,引導學生在奉獻社會時,厚植家國情懷。

廣州市協和中學將勞動教育作為“五育融合”的重要連接點,以勞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學校不但在開展勞動教育時堅持以德為先,還在勞動、生態融合教育中,對學生開展浸潤式教育。學校在改造足球場時,將部分砍下的樹干進行防腐處理,做成原木凳子,擺放在園林中。學校還專門釘上一面牌子,向師生介紹原木凳子的來歷。

“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感覺不到‘這是教育’。”何冠南介紹說,在無聲的境教、課程及活動的浸潤中,協和學生養成了善于探究、關注細節、保護環境的習慣和意識,始終認同并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陳紫韻等學生就自發利用細葉榕氣生根的生長特性,用塑料管包裹氣生根,做成“生態凳”。

“在老師指導下,從選題、成型到燒制,我們都是自己動手完成,提高了動手能力和美術鑒賞水平。”工藝美術課上,廣州市協和中學學生謝欣然通過塑、捏、刻、畫等,將陶土制作成精美的仿青銅作品。

廣州市協和中學踐行“勞動創造美”的理念,成立勞動教育工作坊。工作坊將勞動教育與美育相融合,開發壓花、絲網版畫等手工勞動課程。學校壓花藝術實踐課程獲廣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成果獎。去年,學校還結合110周年校慶活動,組織學生開發具有協和文化元素的手工作品和文創產品,讓學生在勞動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02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久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9|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日日夜夜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久久99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91精品新入口| 小呦精品导航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99精品热线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素人福利| 色婷婷激情av精品影院|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69精品人人人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