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職業教育優質教材建設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11項重點任務之一,也是職業院校提升關鍵辦學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筆者所在的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遵循國家“十四五”教育規劃的戰略布局,以“五化工作法”保障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實用性、科學性與先進性。
樹立系統化思維,在整體上凝聚向心力
教材建設是統一思想、整合資源、整頓秩序的系統工程,首要任務是在頂層設計上合理謀劃、統一部署,擺好全局“一盤棋”。
一是堅持黨管教材的根本原則。學校黨委(黨組織)對教材工作負總責,以教材管理委員會為舵手,把握教材建設的政治和價值方向,聯動各級黨組織指導,規劃教材立項、編寫、審核、選用、更新等環節,充分落實國家事權,把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關口。
二是打造協同聯動的布局架構。遵循教材、課程、專業(群)一體化的建設思路,每3年修訂一次教材建設相關管理辦法及實施方案。教務處牽頭二級學院以企業真實崗位工作項目為邏輯起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更新課程與教材體系,推動專業(群)開發校本教材及配套的多形態課程資源。
三是建設全面覆蓋的保障體系。學校持續優化立項教材的經費支撐與過程管理制度框架,為每本院級重點教材撥付5萬元立項支持;對重點立項教材進行一年中期檢查、兩年結項驗收,通過者優先推評國家級、省級重點(規劃)教材。
推動項目化實施,在層級上錘煉行動力
教材建設是理清思路、厘定目標、貫徹執行的實踐工程,要在執行調度上科學布署、有序安排,走好局部“每條路”。
一是明確方向,畫出一張指示圖。教務處針對職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拓展課程、實踐課程以及公共課程,制定相應教材的選、訂、編、審計劃及規范。以三年為周期,規定建成各類規劃教材、重點教材的數量;以兩年為周期,扶持院級重點教材建設,開展立項規劃與指導。
二是錯位建設,做清一張規劃圖。二級學院依據專業(群)的資源庫分布狀態,把薄弱專業作為教材立項重點,集中資源主力打造規劃教材和重點教材。由教務處指導二級學院編寫優質教材建設指導手冊,組織已有重點(規劃)教材建設的成員定期指導弱勢專業的教材建設工作。聯合兄弟院校,以專業(群)為單位組建一支多元化的教材建設團隊,按月、按周舉行教材建設研討會。
三是依規落實,拿穩一張行動圖。教材編寫按照“七個一”邏輯展開,即聚焦一個智慧企業的典型崗位,遵循一條“1”(課程設計總目標)—“N”(不同單元知識技能點)—“1”(課程考核達成目標)的任務分解邏輯,分析一個典型崗位的工作過程,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講義教案,提煉同一類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編寫出一批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實現每3年完成一次教材全面修訂任務。教材選用堅持“上一門課程選用同一種教材”的原則,保障教學過程的真實性與針對性。
開展精細化推進,在細節上提升作用力
職業院校教材的“職業教育”屬性集中體現在能夠聚焦真實崗位的每一個操作步驟、課上課下的每一種學習方式、各型教材的每一段章節圖文。因此,要在內容組織上研精闡微、不失毫厘,養好育穗“每粒米”。
一是精耕典型案例,細制真崗素材。一線教師首先學成“熟練工”,通過反復的企業實踐,熟練掌握一件產品從原材料分類到加工、制作、包裝、上市的每個操作步驟;然后練成“技術員”,根據該產品的真實生產過程,精準定位每一步操作細節,畫出操作步驟圖,細分圖中每個步驟的技能點,并結合自身經歷標識難點,作為現場教學重點;最后成為“教導師”,將以上要點整合為典型案例,建構教材的素材框架與編排邏輯,讓學生能夠通過案例直觀準確地了解該課程要完成什么任務、掌握哪些技能。在此過程中,嚴格遵守“七同一”原則,即“來自同一專業同一課程,對接同一企業同一‘首崗’,建設同一教材同一章節同一案例”。
二是精編多元模塊,細建真學資源。首先,以細致分類保障內容全面。二級學院整合課程教師的操作步驟圖,將同一大類產品按照專業分類標準,分別歸納為不同案例及操作步驟圖,并依序編入教材。其次,以形式多樣保障學習全面。二級學院根據上述教材案例的分類方案制定教學計劃,將“課堂教師帶領學會一類”與“課后自學自練學會其他類”相結合。在教師繪制操作步驟圖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傳統書本、新型活頁式教材、融媒體等多種載體,將圖中的每個技能點打造成圖文、視頻、互動網頁等多種呈現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渠道。最后,以資源完備保障成效全面。二級學院利用專業(群)資源庫建設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基地),并最大限度延長開放時間,使學生可以有效利用多形式教材實現“自學自練”。
三是精規選編流程,細推真導方案。二級學院在整合課程教師的操作步驟圖后,交付教務處,再由教務處負責組織校教材管理委員會成員、行業企業專家、技術人員、大師工匠、課程教師等人員開展二次研討,依據黨委教材規劃要求與企業行業規范要求科學研判。研判通過后,再指導二級學院依照步驟圖以“先建一章—研判—驗收—通過—再建下章—研判—驗收”的流程方案建成一本教材。
進行品牌化展示,在成效上提高影響力
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專業認同、行業贊譽、企業需要是樹立其教材品牌的硬指標,因此,要在社會效益上多維開展、綜合推進,開好成績“每朵花”。
一是立足專業成果定質量。遵循教材、課程、專業(群)一體化建設思路,學校累計獲得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一等獎1項,國家規劃教材43部,國家級教學資源庫1項,國家級課程7門,首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央財支持建設專業2個。
二是立足行業推廣定口碑。依托學校牽頭105家“政行校企”單位共同組建的全國首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與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說專業—說課程—說專業群—說教材”等講座100余場。
三是立足企業效益定價值。學校全面推進與地區龍頭企業的合作,根據企業典型崗位開設5—8門核心課程,共同完成編寫工作手冊式、活頁式教材任務,建設產學研融合基地。組建“博士天團”進駐集團,為企業量身定制“送教入企”,助力企業人才提檔,帶領技術骨干一起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點。
完善績效化考核,在評價上增強驅動力
教材建設回答著職業教育“能不能回應時代迫切需求,能不能經受社會多維考驗,能不能完成立德樹人任務”的基本命題,因此,要在績效評價上站位國家戰略、站穩人民立場、站定學生未來,擰緊遠景“每顆釘”。
一是滿足產業需求,實現生產價值。學校結合動態修訂的校企合作相關文件,對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的國家規劃教材與省、院重點教材及建設團隊或個人,設立資助、支報與獎勵項目;結合相關教學考核辦法,以賦分方式對參與企業技術升級、產品研發、技術成果轉化的“雙師型”教師進行加權績效獎勵。
二是做到人民滿意,實現社會價值。人民滿意的教材要能培養有用之才、傳授真才實學、體現中國特色,學校將能否反映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向,能否將知識、能力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有機結合作為教材質量考核標準,同時,審核教材編寫人員的政治立場、師德師風和教科研能力,對教材編寫修訂工作給予政策激勵和管理保障。
三是學生人人出彩,實現教育價值。學校提取學生綜合素質、核心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的10個要素作為教材內容的組織原點,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每一名學生都擁有一套量身定做的人才培養方案、擁有一技之長,能人生出彩、成為富民強國的星星之火。
(作者系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13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