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揚州大學聚力推進辦學要素“優化組合、轉型化合”——

交叉融合助“學科雁陣”振翅齊飛

發布時間:2024-03-19 作者:本報記者 王瓊 通訊員 張運 虞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春耕如詩,大地如畫。揚州市里下河地區的春季田管正有序展開,但不同于以往春忙景象,農戶王立祥正悠閑地坐在控制大廳里。土壤濕度、空氣溫度……一排排數據閃耀,他正一鍵把田種。

這幅“科技春耕圖”是現代智慧農業的真實寫照。2021年,揚州大學水利學院在此建立了國內首套一體式智慧泵站灌溉系統,當地傳統的耕作模式隨之迎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背后,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大學以農科為頭雁,計算機、環境科學、機械工程等多學科“結陣齊飛”,賦能現代農業的生動實踐。

在當前的高等教育格局中,以一流學科為引領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是很多綜合性大學的努力方向。近年來,揚州大學在深入推進辦學要素“優化組合、轉型化合”中找準內涵和特色發展“生態位”,打開了一派“學科雁陣”振翅齊飛的新氣象。

    分層分類重構發展“生態位”

日前,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揚州大學獸醫學首次在榜單上列世界第二,綜合排名連續3年攀升。近日,該校農業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合計12個學科進入ESI學科全球排名前1%。

一所地方高校何以連續在學科建設上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

2023年12月底,揚州大學召開第二次學科建設工作大會,并首次公布了一流學科創建“揭榜掛帥”名單。學校年均投入近2000萬元,激勵一批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其中,獸醫學、農學等優勢學科項目占比超過三分之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離不開一流學科支撐,但對于一所擁有50個一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來說,多學科既是傳統優勢,也是現實挑戰。”在揚州大學黨委書記焦新安看來,推動規模優勢轉變為質量優勢,要堅持重點推進、統籌協調,以特色謀優勢。

近年來,該校明確“分類指導、分層建設、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發展思路,突出以獸醫學、作物學、中國語言文學三大優勢學科集群為牽引,構建并完善以教育部優先發展學科、省優勢學科、省重點學科和校特色學科為框架的四級學科生態體系。“突出重點是為了聚力解決真問題,層次分明才能各得其法。”焦新安表示,創建一流主干學科,既要查找自身短板缺項,主動向其他學科尋求支持,更要發揮“雁陣效應”,以優勢特長帶動相關學科協同發展、提檔升級。

“以農科為例,學校打破學科和資源壁壘,建立起貫通育種、栽培、農機,乃至食品加工的全產業鏈學科群。”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對此感觸頗深。近年來,他積極推動傳統農業與北斗導航、信息控制等技術深度融合,探索稻麥無人化栽培技術,不僅為傳統作物栽培學科找到了發展新空間,也帶動了其他學科集聚突進。

截至目前,揚州大學農科及相關學科成果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7項,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全產業鏈覆蓋,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科群支撐。

    交叉融合孕育新“增長極”

2023年10月,揚州大學“在軌制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項目在第一屆空間太陽能電站青年創新競賽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決賽卓越獎。該校校長丁建寧教授是項目的指導教師之一。他介紹,空間太陽能技術是一項集太空太陽能收集、轉化并無線傳輸的未來科技,一旦突破,將帶動宇航等相關學科實現跨越式發展。

“積極布局新興交叉學科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丁建寧認為,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單一學科越發難以解決復雜的科學問題。多學科交叉匯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并不斷催生新學科前沿、新科技領域和新創新形態。

揚州大學是全國較早圍繞新產業新業態開展交叉學科布局的高校。早在2015年,學校就出臺了《揚州大學交叉學科建設項目管理辦法》。2022年,學校又自主設置了新能源與儲能工程、智能農業裝備工程等5個交叉學科,持續在學科交織中實現創新蝶變。

2023年4月,丁建寧牽頭成立的揚州大學揚州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目前,團隊已獲授權專利近200件,涵蓋光伏、儲能、氫能等相關領域,實現了從材料到器件再到裝備的產業鏈縱向專利布局,多結構組成的成果更代表著團隊兼顧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產學研成果轉化突破。

學緣相近學科的“優化組合”在延鏈補鏈強鏈中實現了“轉型化合”,多學科跨領域的交叉融合則碰撞出了新的火花與機遇。

揚州大學是全國率先開創烹飪與營養教育本科專業的高校,也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選定的全國首家“海外惠僑工程·中餐繁榮基地”。2023年底,學校牽頭組織中餐海外推廣活動,吸引海內外60余家單位齊聚揚州,以食為媒探討中餐文化的國際傳播。

近5年,該校充分發揮烹飪、食品等傳統學科優勢,借力文旅、傳媒等多學科賦能,積極推動飲食文化“出海”,累計帶動海外2000余萬人次參與中餐文化傳播。

    頂天立地踐行“大擔當”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芯片”,也是糧食安全的“基石”。2023年6月,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揚州大學)正式揭牌。這是該校聯合江蘇省農科院等單位,聚力開展種業“卡脖子”問題攻關的重要平臺。以此為核心,校政企三方緊密合作,力爭打造世界級“種業硅谷”。

揚州大學副校長趙文明認為,對地方高校來說,破立取舍是發展戰略的精髓,學科交叉是創新思想的源泉,頂天立地既為地方高校鍛造了風骨,也為學校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

2023年12月4日,由揚州大學牽頭編撰的《揚州通史》首發面世。為了完成這部總計400余萬字的文獻,學校集結了校內中國史及相關學科最強團隊,還聘請揚州地方和全國學界30余位學者通力合作,耗時6年精心打磨。

近年來,揚州大學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面向”,在服務鄉村振興等戰略中實現內涵建設與服務發展的同頻共振。截至目前,揚州大學已建立校企聯盟950多個、省部級校地研發平臺32個……圍繞高校職能發揮,以江蘇為中心、輻射全國的社會服務格局加速形成。

2023年8月,江蘇省、農業農村部簽署合作共建揚州大學協議。此舉標志著揚州大學在成為江蘇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后,再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新臺階。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19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国产精品自在拍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www.999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最新国产精品自拍|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老人性|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jlzz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嫩草视频永久网址|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 91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最新资源网|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51视频精品全部免费最新|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