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三地教育局長共話城鄉一體化——

教育“洼地”如何后來居上

發布時間:2024-09-06 作者:本報記者 唐琪 黃星 來源:中國教育報

暑期,在山東省郯城縣馬頭鎮黃金殿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室,孩子們在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鄉村公益暑托,用傳統文化點亮農村兒童的暑假生活。 資料圖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提出“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

  要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城鄉一體化是必由之路。本期,我們邀請南、北、中部地區三位教育局長,談談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因地制宜,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方面“笨鳥先飛”、后來居上。

  區域簡況

  威縣位于河北省南部,轄12鎮4鄉522個行政村,面積1012平方公里、人口65萬。依托教育部定點幫扶,強力實施“百校入威”,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新模式。全縣各類學校179所,幼兒園92所,在校學生113014人,教職員工4997名。

  淮北市杜集區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地處長三角經濟圈,下轄5所中心學校、3所區直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園)71所,在校生35855名,教職工2485名。幾年來杜集區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探索取得實效,先后實施了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和校長職級制改革。

  南平市建陽區,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個縣邑之一,總面積3383平方公里,人口36.5萬。獲評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是朱熹故里、“中國建窯建盞之都”。全區現有各類學校57所,幼兒園42所,在校生54452人,教職工3166人。

  主 持 人:本報記者 唐琪 黃星

  訪談嘉賓:

  張延峰 河北省威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曹立民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陳大勇 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攤子大欠發達 優質均衡更具挑戰

  主持人:三位局長好,今天我們談談欠發達地區如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話題。先請三位簡要介紹區域內義務教育現狀和難點。

  曹立民:作為閘河煤田的主采區,隨著煤礦逐步關閉和城市化進程推進,杜集區面臨著人口流失、發展轉型的嚴峻挑戰。教育也是如此:資源配置不均衡,校園老舊,辦學條件較差,在淮北地區曾有“教育洼地”之稱。

  在推動城鄉一體化道路上,困難主要有三點。一是資源分配上有些失衡,農村學校往往硬件設施差一些,特別是30多所小規模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沒辦法配全。二是全區師資力量整體超編,結構性缺編嚴重。由于歷史原因,城區教師超編嚴重,農村學校常常缺老師,小三門老師更是難得一見。三是由于杜集區是城郊農業區,外出務工人員多,孩子們則成了留守兒童,他們的教育和關愛就成了問題。

  陳大勇:建陽區是閩浙贛三省交界之地,位于福建省北部,也被稱為“閩北”,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目前我區5萬多名在校(園)學生,在城區就讀的占73%,在鄉鎮就讀的只占27%,出現城區“容納不下”和鄉鎮“學生少”的兩極現象。

  究其原因在于城鄉教育存在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教學管理、教學模式、教學研究、自身特色建構等方面相對滯后;鄉村學校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教師職業發展受限、隊伍老齡化嚴重、培訓學習機會少等問題,導致鄉村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較城鎮教師普遍有所差距;鄉村校長發展思路單一,管理方式陳舊,缺乏科學規劃和目標設定。鄉村教師結構也亟待優化,目前1470名鄉村專職教師中,音、體、美教師占比僅為10%。

  張延峰:威縣也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但近些年,作為河北省唯一縣級綜合改革試點縣,創造了備受矚目的威縣速度、威縣模式,被譽為欠發達地區后發崛起的典范。

  威縣的鄉村學校占比高。全縣轄12鎮4鄉522個行政村。全縣現有各類學校179所,其中農村中小學159所,占88.8%。這么大的工作攤子,這么大的工作量,困難可想而知。但教育強國的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我們近些年堅定不移地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形成了“貧困縣辦大教育、富教育、強教育”的可喜局面。

  優配置強師資 城鄉一體區域兜底

  主持人:看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硬骨頭也得啃。從區域層面看,我們如何統籌規劃,優化域內義務教育資源配置?

  張延峰:“再窮不能窮教育。”縣委、縣政府克服財政困難,財政性教育經費占生產總值比例連續保持在4%以上,并優先向農村地區傾斜。我算了一筆賬,2020年以來,累計投入12.9億元改善辦學條件,城區學校擴容增位6.7億元,其余6.2億元投放農村,實施鄉村學校改造提升工程。比如:投資1.59億元,新建、改擴建79所農村中小學,對農村學校校舍院落、取暖設施、水沖廁所等進行改造和提升。我們大力推進學前教育發展,投資2.1億元新建、改擴建49所幼兒園,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取得可喜成績。

  曹立民:近年來,我們在教育改革與發展方面作出諸多大膽實踐探索,均成功見效,也得到了上級肯定和社會關注。

  在硬實力提升方面,我們大尺度進行教育資源整合和規劃布局優化調整,縮小物質層面的差距,一方面實施“撤小并大”,四年來共撤并小規模學校30所,兩個區屬公辦高中合二為一;另一方面實施“城市增容”,在新增人口聚集區高標準建設了新校3所,針對留守兒童監管難問題,每個鄉鎮至少建成一所寄宿制九年一貫制學校。

  陳大勇:“優配置”方面,建陽區委、區政府根據城鄉人口分布和流動趨勢,科學規劃學校的位置和規模;區財政對教育大手筆投入,完善教育設施設備,為城鄉學校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如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縮小城鄉硬件差距。建立建陽教育智慧云平臺,讓城鄉學生都能獲取優質的課程資源。

  主持人:區域統籌規劃是“硬支持”,那么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軟實力”方面,我們有哪些做法呢?

  曹立民:師資方面,我們深度推行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教師編制、崗位、職稱全區統籌,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徹底打破了教師正常交流的體制機制障礙,這一招就解決了結構性缺編的問題,保證了每所學校都可以開足開齊每一門課程。比如以前的大莊小學和梧南學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評職評優等不占優勢,教師缺編嚴重,專職的音樂、美術老師就沒有。“無校籍管理”制度實施以后,評職晉級全區統一標準,美術老師、音樂老師到這兩所學校去就沒了負面情緒,目前,這兩所學校的音體美課程都開設得符合標準,而且還有不少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獲得了區級以上的榮譽。

  陳大勇:“強師資”方面,建陽區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尤其是農村教師的待遇,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針對城鄉教師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推動城鄉教師的定期交流和輪崗,讓城區教師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帶到鄉村,鄉村教師也能到城區學校學習提升。近三年,我們多渠道招聘教師572人,選調鄉鎮優秀教師49人到城區學校任教,選調10名符合條件的教師充實進修學校教研隊伍。鄉村教師的生活補助也由人均300元提高到500元。

  張延峰:強教必先強師。2020年以來,威縣累計新增教師999名,引進頂崗實習教師380人次,全部充實到鄉村一線學校,為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工作中,全力推進師德教育常態化,先后開展了“最美教師”、“十佳”師德標兵、優秀園丁評選等一系列活動,培樹了一批人民教師的優秀典型和榜樣。

  常莊學區李亞波老師,是2009年招錄的首批特崗教師。15年來,她扎根基層,躬耕教壇,在三尺講臺揮灑青春。2023年,李亞波老師作為河北省唯一入選教師,參加教育部“躬耕教壇 強國有我——2023年優秀特崗教師巡回報告團”,赴吉林、甘肅、陜西等省作了題為《我的青春我做主》的精彩報告。像李亞波這樣的老師,威縣還有很多。

  促教改集團化 創新舉措敢為人先

  主持人:談了優配置、強師資的“基本操作”,還想和三位局長聊聊,在城鄉一體化的探索中,有哪些特別想和大家分享的創新性舉措?

  陳大勇:建陽區的亮點舉措,一是以“緊密型教育教學研究共同體”為主體,推進城鄉協同發展。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立城鄉中小學緊密型教學教研片區共同體6個,按照“區域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協作發展、優質均衡”的工作要求,采用“管理互動、教研聯動、課程齊動、師資走動、經費轉動、優勢拉動、整體推動”的“七動”工作模式,將城區學校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鄉鎮學校。

  二是以“范式創新”和“數字賦能”為兩翼,提供城鄉協同發展新路徑。一方面,由中小學每個共同體內一所城區優質學校牽頭,在集體備課、主題教研、學校特色創建等方面,先入為主提供范式。鄉鎮薄弱校在共享范式的基礎上,聚焦多元文化融合,大膽創新,促進校園文化的轉型和優秀文化的傳播,如水吉鎮中小學的“建盞文化”,麻沙中心小學的“中藥文化”,徐市中心小學的“農場文化”等。另一方面,我們搭建“教學研一體化”工作臺,讓共同體每一個成員校都可以進行常態化集體備課、主題教研活動,有效地解決鄉鎮教師教研力量不足的問題。通過開設“云端”專遞課堂,我們把優質的教學資源傳遞到各校,讓不同學校的學生如同在同一個教室一樣進行互動教學,讓優質課“時空交疊”處處可見,優質課程“跨越山海”時時可及,把人工智能深入到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全過程、全環節。

  張延峰:我想著重談談集團化辦學。集團化辦學見效快,可以有效盤活現有教育資源,提升辦學效益和水平。各成員校實行統一的管理、保障、評價、激勵機制,我們在集團學校全部裝備“雙師課堂”信息化設備,實現線上線下雙向溝通交流,并做到統一進度、統一教研、統一培訓、統一質量監測、統一教學評價,帶動成員校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同步提高,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擇校難題不攻自破。

  例如,二中北校區(原七級中學)地處三縣交界處,距離縣城35公里,近年來學校建設停滯不前,在校生數量急劇萎縮,群眾意見很大。2021年3月,成立威縣第二中學北區,投資3600多萬元,對學校進行整體擴建,在硬件提升基礎上,七級中學奮發圖強,借鑒威縣二中先進管理模式,強抓內功提升,三年內在校生從108人飛躍至2356人,辦學效益顯著提升,人民群眾齊聲稱贊。

  在全縣,依托縣直中小學和幼兒園成立教育集團19個,覆蓋農村成員學校126所,推動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曹立民:在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過程中,采取“引進外部優質教育資源”的策略取得了顯著成效。以淮海綠地21城實驗學校為例,通過整合段園鎮的4所農村學校,并通過與市直優質學校合作辦學,成功引進了淮北西園中學副校長周開軍,這不僅為學校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推動了一系列系統性的規劃與實施,使該校成為當地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典范。

  同時,“走出去學習”策略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長三角名校長高級研究班”,培養高水平校長團隊,如選派李炳歌等校長赴上海、浙江等地進行為期一年的脫產學習,他們帶回的先進管理知識和實踐經驗對提升地區教育質量產生了深遠影響。

  此外,鼓勵校長終身學習,積極參與高校舉辦的各類校長能力提升研修班,也是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校長們參加了北京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組織的校長能力提升研修班,這些研修班為校長們提供了學習、交流和成長的平臺,提升了校長們的管理能力和教育理念,促進了與全國各地同行間的交流與合作,對杜集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06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精品*5在热|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国产内地精品毛片视频|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一|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一国产AV麻豆|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综合|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老司机福利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动漫|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韩国演艺界|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