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讓托育專業真正成為有吸引力、有前途的朝陽專業
大學要培養“帶娃專家”了。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首次將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納入教育學類,山東女子學院和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成為全國首批獲批該專業的兩所院校。新學期開啟,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迎來首批新生。
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結構轉型的關鍵期,鼓勵生育政策的落地見效,離不開托育服務體系的強力支撐。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托育資源的不均衡,專業服務能力的普遍不足,不僅制約著家庭生育意愿的釋放,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勞動力市場的供給效率。當雙職工父母因“帶娃難”被迫犧牲職業發展,當隔代教養的質量差異加劇社會階層的早期分化,托育服務的專業化、普惠化已成為關乎社會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公共議題。本科層次托育專業的設立,正是從人才供給側發力,為構建覆蓋城鄉的托育服務網絡提供人才支撐。
2021年,《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增設了托育服務相關專業。現在,該專業又納入普通本科專業目錄,并開始了人才培養。這將進一步彌補我國教育體系中0至3歲早期教育專業教師隊伍的學歷短板。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體系對學前教育的關注多集中在3至6歲階段,早期發展領域的專業人才培養缺乏系統性。本科專業的設立,將提高人才培養層次,并推動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與理論創新。
托育專業的本科提升是教育供給對人才結構需求變化的回應。長期以來,社會對托育從業者存在“技術含量低”“學歷要求不高”的認知偏差,導致該領域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本科專業的設立,通過系統的課程體系設計,構建起“理論+實踐+研究”的培養模式,有助于提升托育人才的專業素養,也將重塑這一職業的社會價值認知。
加快培養高素質托育人才,還需要在全社會形成合力。高校應深化產教融合,與托育機構共建實踐基地,確保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社會則需要打破職業偏見,營造尊重托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圍。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讓托育專業真正成為有吸引力、有前途的朝陽專業,為我國托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08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