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是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關鍵環節,是人民群眾最大關切之一,其公平性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高起點推進的戰略支點。面對傳統招生中“掐尖招生”“材料繁復”等痛點,海南省落實國務院“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部署,扎實開展“陽光招生專項行動”,以數字化改革為突破口,構建起全過程數字化、全域政策協同、全鏈條化監督的“三全”治理體系,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
全過程數字化。依托“海易辦”平臺等渠道實現“機器管招生”和“一網通辦”要求,18個市縣使用省教育廳統一建設的招生入學服務平臺,會同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門建立關鍵數據提取核查機制,實現戶籍、房產、社保等入學相關信息自動審核。2024年全省城鎮地區22萬適齡兒童少年通過平臺申請學位,線上審核通過率高達93.13%,線上審核未通過的由線下統籌安排入學,確保“一個都不能少”。2025年招生工作網上辦理進一步覆蓋城鄉所有學校,同時保留線下辦理通道,為農村居民和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入學申請便利服務。過去家長需奔波于各部門開具證明、提交材料,如今只需在招生平臺一鍵提交,系統便能快速核驗,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動”甚至“零跑動”。在學位分配環節,引入智能派位機制。對于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學校,實行公開搖號,全過程自動留痕記錄,可隨時追溯、核查、監督。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家長打造全方位的智能化教育服務。
全域政策協同。嚴格落實“就近入學”政策,結合學齡人口變化與教育資源分布動態調整學區劃分。在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地區,建立熱點學校招生預警和提前分流機制,推進多校劃片,將熱點學校分散劃入相應片區,推進片區間優質教育資源大體平衡。義務教育學校嚴禁以考試、競賽等形式選拔學生,禁止違規招生宣傳。外語、體育、藝術等特定類型小升初招生實行省級審核制度,明確禁止文化科目測試。青少年足球等人才培養試點及數學等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堅持不掐尖、重培養,原則上不得與小學、初中招生入學掛鉤。民辦學校招生與公辦學校嚴格遵循“三同步”(同步報名、同步錄取、同步注冊學籍)原則。對超計劃招生、超范圍招生、以借讀掛靠等名義變相違規招生等問題,采取“零容忍”態度,一經查實,依法依規核減招生計劃。同時,新入學學生按照隨機派位方式均衡編班、均衡配備師資,嚴格執行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
全鏈條化監督。各市縣嚴格對標對表“陽光招生專項行動”自查表,確保招生政策合法合規。招生過程公開透明,分班搖號全程直播,邀請家長代表、公證人員現場監督。審核流程實行“內部監督+紀委監管”,學位申請平臺賬號實名制,所有參與審核的工作人員實名開設審核操作賬號,學位申請平臺和紀檢監督平臺相鏈接或設置最高權限監督賬號,可在線追溯報名審核軌跡、錄取決策過程,實現“過程可查、責任可追”,有效杜絕各類招生違規違紀行為。
海南省陽光招生實踐表明,教育公平的實現不僅需要政策善意,還需要制度剛性與技術理性深度融合。從傳統“人管”模式邁向現代“數治”模式,海南省將“陽光”理念貫穿招生全鏈條,逐步實現“從經驗管理向數據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的轉變,招生工作的規范性、透明度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作者系海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08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