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河北省河間市教體局積極推進“多元發展·五育并舉”的育人思路,持續深化“雙減”落實,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全方位弘揚《詩經》文化
一是雕琢詩經校園潤心靈。近年來,河間市因地制宜,深挖處于《毛詩》發祥地、《詩經》文化再生地優勢,將《詩經》文化融入中小學校園環境建設和課程設計中,通過置身其間、耳濡目染,帶領孩子們體驗和感受《詩經》的魅力,提升對家鄉文化的理解與熱愛。河間第一實驗小學將竹韻文化與詩經文化相融合,培樹“打造詩經校園,培養風雅君子”的詩教特色,形成了春有梧桐花香、夏有荷、秋有菊花、冬有竹,處處充滿詩經色彩的詩韻校園。學校先后建成詩經寫字墻、詩經館、詩經成語墻、竹韻書苑、新生態園、詩經動植物園、漢白玉毛萇公詁詩雕像群、微型詩經書屋11處等詩經特色景觀。每到課間,師生流連于各個詩經文化景觀,于無聲中浸潤師生心靈。
二是編制讀本傳詩經。學校聘請多位《詩經》文化研究者編著《詩經選讀》,收錄詩經經典篇目50首、詩經成語400余個、詩經中的動植物200余種,還有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詩經》中的經典名句,豐富師生研讀素材。現該書已被滄州市圖書館收藏。
三是童聲瑯瑯誦詩經。課后服務每周一節《詩經》誦讀,詩經書屋、竹韻書苑、教室隨處可見師生誦讀《詩經》場景;每月舉辦一次《詩經大講堂》,聘請詩經傳承人講《詩經》;每學期一次詩經誦讀展演,師生以誦讀、吟唱、排練短劇等形式感受詩經魅力,極大提升了河間市知名度、美譽度。河間第一實驗小學先后被滄州國學院、滄州國學院東樓鄉賢書院授予“詩經傳承基地”。
(二)多渠道全方位傳承非遺文化
河間市還在中小學校園大力推動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許多學校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設了各具特色的非遺文化課程。例如,在河間第一實驗小學,共設置了大圣拳、八仙拳、雕刻技藝、刻瓷技藝、宋氏剪紙、西河大鼓、河間皮影戲、傳統旗袍技藝8種非遺保護傳承課程,聘請1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位省級非遺傳承人、9位滄州市級非遺傳承人擔任校外輔導員,校內課后服務時無償傳授非遺技藝,引導學生熱愛家鄉傳統文化,主動傳承、弘揚家鄉文化,培養積極向上的審美趣味。剪紙社團聘請河北省剪紙藝術省級非遺傳承人宋保樹,每周教習剪紙藝術,結合學校教育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創新剪紙藝術題材,將剪紙藝術與詩經文化相結合,創作《鹿鳴》《蒹葭》等多幅詩經剪紙名品。各非遺社團先后受邀參加了河間市非遺展演、河間市西河書會等大型活動。
二、不斷拓寬科普渠道,大幅提升智育成效
2023年春季,河間第一實驗小學引進“胡須爺爺”科普實踐課程,購置科學實驗器材,豐富教學課程,做好科教“加法”,助推“雙減”實施。在附屬幼兒園大班,每周設置有一節科學實踐活動演示課,一至五年級每周課后服務開展一節科學實踐活動課,每學期共16節科學實踐活動課,每生從幼兒園大班到五年級6年時間,參與科學實驗總數可達192個。通過科學實踐,極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增強學習科學知識興趣。
此外,河間市還不斷深化學校與相關部門、企業的合作,先后與河間市氣象局、河間市國欣康養園、河間市近視防控中心建立氣象科普實踐基地、智能溫室大棚科普實踐基地和近視防控科普實踐基地,每學期定期開展科普研學8次以上,參與師生1200人次以上,有效開闊了學生科學探究視野,增強動手動腦實踐能力。
三、花樣年華花樣體育,陽光少年陽光健身
一是依托課后服務開設武術、羽毛球、乒乓球、舞龍、籃球、散打等陽光體育課程,極大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滿足不同學生需求,增強體育健身吸引力。
二是把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太極引進課堂,在引導學生體育鍛煉的同時,傳承傳統文化。
三是創新體育課程內容,引進“愛諾動樂體操課程”,根據不同年級孩子的年齡體質特點,安排墊上、跳躍、蹦床、平衡木四個項目,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設定不同練習要求,使不同層次學生均能參與。四是組織學生利用課間十分鐘開展跳皮筋、跳繩、踢毽子、打沙包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乒乓球活動室、詩經館等活動場所全天開放,由教師值守,緩解學習疲勞。
四、美育提升審美素養,音美書法描繪多彩童年
近年來,河間市十分重視音、美、書法等小學科教育。學校依托課后服務,開設了詩經古樂、合唱、舞蹈、簡筆畫、國畫、油畫、軟硬筆書法等美育社團課程。有學校設置師生書法“天天練”,每兩周組織一次教師軟硬筆和粉筆字培訓,由書法教師點評,成立軟硬筆書法社團,課后服務教習詩經書法作品。學校校牌由不同學生書寫,定期更換,在校門口、大廳、樓道懸掛師生詩經書法作品;成立學校合唱社團,合唱曲目以《鹿鳴》《桃夭》《關雎》等詩經篇目為主;開設塤、笙、古箏、陶笛、空靈鼓等古樂社團。
五、勞動教育勞動實踐并重,以勞立德促全面發展
堅持“家校社”聯動開展勞動教育。
一是廣辟途徑建立大型勞動實踐基地。先后建立了國欣康養園、同豐種植基地、偉光養殖基地、南環詩經植物園、勘泰園5個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定期分批組織學生到各勞動實踐基地參與勞動實踐,每批均達200人以上。
二是讓小學與河間市、滄州市科協對接,參與河北省第一屆中小學生太空種植實踐,在校內詩經植物園建立“月宮1號”太空種子種植基地。
三是開展勞動教育,在小學搭建鴿棚,指導學生飼養詩經中的各種動物。在第一實驗小學,詩經植物園栽種了80余種《詩經》中的植物,為每種植物制作植物知識展示牌,標注相關知識和相關詩經詩句,并飼養兔、蟈蟈等《詩經》中的動物。為每班配備種植箱,供學生科普、勞動實踐,使學生四季都有不同實踐內容。
四是布置家庭勞動作業,鼓勵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學習家務勞動技能,提升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進了教育教學活動開展。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