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來,成都東部新區錨定“教育立城”目標,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統籌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全力破解新區教育發展基礎薄弱、教育資源供給質量不高、配置不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質效不佳等難題,致力于讓新區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和教育公平可視有感,圍繞新區“大展拳腳”積極優化教育資源布局,進一步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在積極營造新區和諧教育生態的現實需求下,“成都東部新區學生啟志中心”應運而生。
一、基本情況
“學生啟志中心”是成都東部新區入選“成渝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培育試驗區”“首批四川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引領區”“首批四川省中小學品格教育推廣應用示范區”的重要支撐。中心由成都東部新區文化旅游體育局(教育局)組建,掛牌于成都東部新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其成立獨到之處在于由政府主導,吸納、整合、分配教育資源與社會資源,通過聘任首批37位“學生啟志導師”,授牌14個“學生啟志教育基地”,調動各部門、各組織以及個體,包括學生家長、社區志愿者等,深度融入教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助力教育優質均衡從校內延伸到校外。作為東部新區重點打造的家校社協同育人資源平臺,啟志中心主要職責是為新區所有學生提供教育服務,構建公平可及的價值觀、人生觀、職業觀,優化教育體驗矩陣,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個性成長、多元成才。
二、主要做法
成都東部新區學生啟志中心以“啟志”為名,象征開啟新事物、啟發新思考、啟迪新智慧的美好寓意。通過厘清“家校社”協同育人邏輯,聚焦新區學生“學業啟迪、職業啟蒙、人生啟志”遠大目標,聯合學校、家庭、企業、鎮街等社會各界的優質資源,引導新區廣大學子樹德、立志、強基、提能。
一是聚焦協同育人。構建“政府全面推動——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全過程育人生態鏈,健全“家校社”銜接機制,完善“校內+校外”、“走出去+請進來”、“線上+線下”、“理論+實踐”多元啟志服務體系,助力教育優質均衡向縱深發展,向兩端延伸。
二是聚焦促進教育公平。通過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多方協同,實現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確保學生平等共享成長機會,逐步縮小社會教育資源供給和家庭教育水平在校際、家庭、學生之間的差距,以優質教育助推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三是強化統籌保障。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級聯席會制度,共同參與決策、規劃、實施和監督,定期研究解決方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推動多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協同育人工作合力。
三、主要成效
一是落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效推進“雙減工作”,強化學校減負提質任務,系統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落地。立足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需求,深入實施“育德、啟智、健體、尚美、樂勞”五大育人工程,持續推動“德育鑄魂、智育提質、體教融合、美育熏陶、勞動樹品“五大行動”工作。
二是更加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堅持“家校社”教育同頻共振,建設“家校社共育指導站”,開辟“大思政”、“大德育”、“大藝體”、“大科創”、“大文綜”、“大理綜”多元場景空間,開設思政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規劃、科教體衛融合教育、社會實踐、研學旅行等常態課程,編制運行集家庭教育、課外實踐等點位于一體的“啟志中心寶藏地圖”,幫助學生落實生涯規劃和終身啟志。
三是更加深化教科體衛協同育人。依托新區在地高校科技資源、天府奧體公園體育產業資源、未來醫學城國家醫學中心和華西東部醫院等衛生醫療資源,組建“成都東部新區教科體衛融合協同育人聯盟”,構建大中小幼教科體衛融合協同育人體系,開展“教科體衛融合”新區實踐。圍繞“素質教育”、“拔尖創新人員培養”、“生涯規劃教育”等重點任務,設立“2024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吉利學院“汽車科普實驗教育基地”、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成都體育學院“體育活動基地”、“天府絳溪實驗室科普教育基地”、成都未來醫學城“生物醫學科普基地”等14個“啟志教育基地”,打造具有行業特色的“學生職業體驗空間”,讓學生走出學校感受“城市處處皆課堂”的場景。
四是全面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打造“家校社”資源供需對接平臺,統一平臺監督管理,供學校、家庭按需“點菜”,形成“建立1個資源庫,打造1支隊伍,采用線上線下2線并行活動形式,推出N個選題菜單”“1+1+2+N”工作模式,囊括服務學段、課程主題、導師電話、企業信息等內容,便于參與人群直接溝通,自由“點菜”,讓優質教育資源“流動起來”。
五是全面加強隊伍建設。引入學校杰出校友、國家科研人員、名師工匠等人才資源,打造一批覆蓋全學齡段學生的、具備教師資格證和職業生涯規劃師證“雙證上崗”的“學生啟志生涯規劃導師”,依托行業領軍人物、大國工匠、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人物,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咨詢、職業場景體驗等教育服務。
六是聚焦打造特色課程。在學校課程建設方面,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開發校園各類環境、設施、硬件資源,統籌規劃設置各學齡段生涯規劃課堂,健全學生生涯規劃培養體系;圍繞地域文化、教育理念、創新元素、課程建設等基本情況,因地制宜打造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一校一品”特色精品課程,落實“一校一品牌”創建,推進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和辦學品質的內涵提升;提升協同育人課題研究及其轉化能力,積極申報、承擔和參與國家級、省級、市級教育課題;開展貫穿全程、立體互動的“東區新課堂”教學改革展評活動,積極評選課改名校和課改名師。在家庭教育課程建設方面,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按照基礎指導全覆蓋、專項指導有針對性的原則,推進家庭教育指導精品課程建設。在社會實踐課程建設方面,開設東部新區學生實踐課程,健全學生志愿服務體系,完善學生社會實踐制度,促進社會資源服務教育發展。
協同教育始于家庭,重在學校,終在社會。成都東部新區學生啟志中心引領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模式已經成為深化成都東部新區教育綜合改革、構建良好育人生態的重要之舉。未來,中心將進一步示范探索,構筑具有新區特色的,管理規范、運行順暢的“學生啟志中心一張網”,匯聚更多具備深遠影響力和顯示度的固化成果,力爭建成特色鮮明的新時代家校社協同育人示范區。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