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7日舉行的“2021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頒獎儀式上,共有20位委員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手中接過了獎狀,唐江澎就是其中一位。
從2018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一直為教育鼓與呼。他曾連續4年為“縣中振興”發聲,其中一些建議后來直接寫入了《“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這讓唐江澎十分欣慰。
今年,唐江澎尤為關注“高中—高校”貫通人才培養,并以工程教育為切入口,對工程引領人才貫通培養體系建設進行了深入思考并積極實踐。
對上支撐大學人才培養,對下引領義務教育發展,在國民教育體系中,高中教育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高中教育培養的人才是不是高校所需要的?如何幫助學生在高中階段找到自己熱愛的專業并為之積極準備?這是唐江澎一直思考的問題。
“目前高中和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脫節的問題,很多高中還在搞應試教育那一套,最優秀的學生都在忙刷題,雖然解題速度提高了,但卻沒有培養出發現問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點對于大學階段學習乃至今后的人生發展都至關重要。”唐江澎說。
通過走訪幾所理工類高校,唐江澎了解到,新生對工程專業缺少基本的興趣和素養。他曾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帶領新生參觀工程實驗室,看到機床、車床等設備后,有學生當即表示自己不是來當工人的,令人哭笑不得。
問題出在哪里?分析了我國高中課程體系后,唐江澎發現,88個必修課學分里,人文方向課程占39%,科學類課程占25%,體育、綜合實踐等占29%,真正的技術課程僅占7%。
“近年來,高校新工科建設成為熱門話題,但基礎教育領域的工程教育還未得到應有重視,缺少頂層整體設計和課程體系安排。”唐江澎認為,目前的課程體系導致普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普遍低弱,在發展傾向上更偏好選擇機關文案、金融經濟、室內研究類工作,工程類專業不受學生青睞。
為此,唐江澎建議,探索建立高中工程教育課程的基本體系,研制出科學的課程標準,開發配套教材,形成可示范可推廣的課程資源包。推動工程教育課程實驗,研制工程教育學習環境建設標準。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唐江澎認為,目前高校只是站在基礎教育的末端來招生,沒有前置到基礎教育中來,分數成為他們評判的唯一標準,“高校應該把‘兜售式’的招生變成‘孵化式’的培養”。
在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高校—高中”人才貫通培養的嘗試正在進行。對接14個學科門類,錫山高級中學打造了“研創式大任務課程”,課程涵蓋工程實驗、人文、生命醫學、法律經濟、藝術設計、數理、體育七個大類,連同學校的技術課程與綜合實踐課程,每周六節課,共計30學分,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創造空間。學校還與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七八所高校開展合作,共同研制課程方案。
在“量子計算原理與實驗”的課堂里,學生們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與粒子物理專業的博士一同動手做實驗,產生了對量子世界的濃厚興趣,也樹立了立志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的擔當精神。
“高中是認識自我、定義自我的關鍵時期,這樣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提前接觸到大學的課程學習,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促進學生實現由‘因分而學’向‘因愛而學’的動機轉變,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唐江澎說。
未來如何更好地傳遞人才培養接力棒?唐江澎建議,高校應該更積極地參與到基礎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來,共同構建“高中—高校”貫通培養課程體系,并建立與之相匹配的評價體系,評價結果可作為頂尖大學錄取的參考指標之一。同時,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實現在線學習和線下輔導相結合,讓城市高中與縣域高中、農村高中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焦以璇)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