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所有工作一直堅持“守底線、強質量、抓常規、創品牌”的總體工作思路,從細從嚴,精益求精,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抓落實。在落實作業管理上做到了精準把握政策,細化管理細則,規范日常管理,做到五育融合,確保減負提質。
一、精準把握政策
(一)明晰政策,夯實學習過程。在作業管理“十要求”下達后,領導班子首先認真學習了《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對學校落實作業管理“十要求”工作進行部署,全面做好落實。對作業問題反映出的家校關系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隨后,各年級組采取引領加交流的方法,進行了組內的深入學習,加深了對“作業十要求”的理解。 最后,組織全體一線教師研讀學習,在學習時自查自省,檢視反思。
在錦州教育局下達《錦州市教育局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后,再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全面學習研讀。強調作業管理減負工作是社會關注熱點,是關乎校風、學風和教風建設及教育行業的整體形象、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大問題,全體教師要不忘教育初心,嚴守從教底線,黨員教師更要提高政治站位,帶頭轉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帶頭落實要求。
(二)家校合作,確保要求落實。家校合作讓作業管理改革透明化。加強家校合作,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取得家長支持,形成家校合力。通過《致家長一封信》、“釘釘線上家長會”、學校公眾號等多渠道讓家長了解《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通過線上答疑讓家長明確學校對作業管理的改革。保證孩子在家的體育鍛煉時間,家務勞動時間,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保證孩子睡眠的時間。防止“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
二、細化管理細則
細節決定成敗。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說:“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細”。為此,我校結合《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和《錦州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管理的通知》制定了《育才學校學生作業實施方案》《作業安排方案及實施細則》《各年級家庭勞動清單》《各年級體育作業清單》等。從作業時間、作業內容、作業布置、作業批改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要求全體教師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不越底線不違規;要悅納政策,壓實責任,層層管理;要精心備課,提高“四十分鐘”質量。并依據學生年齡特點,結合美育、體育、勞動、綜合實踐的教學要求,設置了“勞動作業”“體育作業”“實踐作業”。 結合錦州市作業管理要求設定了“三本”教師家庭作業記錄本、學校作業記錄本、錯題記錄本。給學生設定了錯題本。并做到了教師有作業必批改,有批改必記錄,有記錄必反饋。
三、規范日常管理
方案和各項細則制定后,為解決制度與執行兩張皮的問題,我們規范日常管理,力爭做到每個環節都不松懈,環環相扣,形成一個系統的流程。所有一線老師明確每一步該干什么,“按步走棋”,確保每一個環節正確實施。
(一)日報告
學校制定了《作業安排情況表》,每天如實上報作業到錦州市作業管理典型交流群。學校每天每個學科按教學進度預設作業上報年級組長,年級組長總體把控,班級個性實施,嚴格執行《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的規定,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到六年級日常不超過30分鐘,周末不超過1小時。
(二)日檢查
每天隨堂作業隨堂檢,課堂作業不過天,課后輔導課上畢,家庭作業日日清。錯題要訂正,指導學生建立作業“糾錯集”。有針對性地加深鞏固,從而達到提質減負的效果。要求每位老師如實寫好《家庭作業批改記錄本》《課堂作業批改記錄本》《錯題本批改記錄本》。每天對作業完成情況面對學生進行日總結,對優秀學生進行表揚,對進步學生進行鼓勵,個性的作業評語成為學生與老師的“私信對話”。教導處進行日抽查,保證家庭作業與作業單一致,防止出現兩層皮現象。
(三)周交流
每周三的業務學習時間,同年組、同學科的老師把自己班的作業完成情況,批改記錄進行交流學習,總結經驗。班主任老師把班級學生完成體育作業、綜合實踐作業、家務勞動作業情況通過美篇的形式在年級群和家長群中進行展示交流。
(四)月總結
每月教導處組織年級學科組長對學生的課堂作業本、練習冊、單元檢測進行統一檢查,并對照檢查老師的三個批改記錄本,做到一致。發現問題,及時和相關人員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對方知道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
每次檢查后分學科結合作業案例,從作業的布置、設計、輔導、批改、評價等方面,梳理在作業管理中的亮點與不足。各個分管教導主任對本學科的各個備課組的作業管理進行點評,并給出進一步的指導意見。
四、做到五育融合
堅持“五育”并舉,杜絕“家長作業”。作業設置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作業分鞏固性作業:側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在對課本知識、技能的鞏固。思考性作業:意在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不一定需要筆答。實踐性作業:鼓勵學生根據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小制作、小論文、小發明、小創造。提倡教師布置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多看書、多觀察,寫觀后感和觀察日記等形式的作業;鼓勵學生利用假期、雙休日參加社會實踐、游覽、調查,寫出作文、調查報告、游記等實踐形式的作業。
(一)勞動作業
根據家庭實際情況,結合各年級家庭勞動清單,讓孩子在勞動過程中不斷吸取經驗,學習到簡單的生活技能,體會父母的辛勞,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開展高年級“廚藝秀”“整理小能手”,中年級“水果拼盤秀”,低年級“戴紅領巾、整理書包”等特色活動比賽,從而落實學生家庭作業。
(二)實踐作業
結合傳統節日、紀念日布置創意作業。在科學小實驗、書畫創作、手抄報、創意手工的過程中,學生提升了綜合能力。十月,開展“我心中的抗疫英雄”手抄報展,加深了學生對疫情的認識,為祖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所感動。十一月,結合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念日開展了“《金剛川》觀后感征文比賽”,讓學生銘記崢嶸歲月,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十二月,結合家務勞動作業單,一到六年級開展了勞動小能手比賽——一年級“疊衣服小能手”、二年級“好習慣伴成長——系紅領巾比賽”、三年級“整理書包,我能行”、四年級“小書包,大智慧,整理有道”、五六年級“慧心習技能,巧手疊衣服”。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相信育才的每位學生都能牢記在心,落實在行,從小養成勞動習慣,從而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成為一名勞動小達人。
(三)體育作業
我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特色家庭體育活動清單,每天五到十分鐘。并把體育老師錄制的視頻通過公眾號發送給家長,讓孩子和家長了解運動方法、技巧、注意事項,避免運動傷害。體育作業不僅僅培養了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的意識,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將校園體育延伸到家庭與社會,帶動了家庭鍛煉,促進親子間健康有意義的交流,推進了全民健身。
五、確保減負提質
(一)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減負提質”。課堂在“實”和“精”上下功夫。要求教師不但要掌握所教年級教材,還要通讀整個小學階段教材;要研判學情,把知識點條理化、清晰化,在教研活動上進行交流。教師把大量精力用在備課、教學交流上,保障課堂教學的高品質。走出題海戰術的誤區,教師把最精華的知識點濃縮到課堂上,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向課堂要實效,增加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了,課后做練習,放學后就有更多的自由時間留給他們自由分配,讓孩子們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
(二)精心優化設計作業,“減負增效”。“減負”減的是過重的作業負擔,而“增效”則主要注重“強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培育學生的興趣愛好,形成一種基本技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等。“增效”是以“減負”為基礎,沒有“減負”就不可能談什么“增效”。我們通過優化作業布置,讓學生在具有一定智慧挑戰的作業中提高學習能力,體驗成功樂趣,達到“減負增效”。
作業設計體現三個“注重”。筆答式作業要注重鞏固基礎。語數英三科教師建立小微信群,每天溝通作業量,布置作業教師先做一遍。課堂作業應注重結合新知。結合課后看護適當增加課堂書面作業的時間和數量,有效地減輕學生回家過重的作業負擔。課外作業要注重知識的拓展,注重趣味性。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如果大量單一形式重復作業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心理,降低了作業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更要注意技巧性,增加趣味性,多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作業,穿插其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寒假特色作業
寒假期間,孩子們在喜迎新年的同時,以各自的方式完成著特色寒假作業——充滿濃濃年味的“寒假生活記錄單”。了解中國“年文化”, 牛年了解“牛文化”,學習“牛精神”。自己動手“扮新年”,自己動手做“年夜飯”。開學初通過班會、班級展板展示了學生的寒假作業。
七、新學期鞏固不放松
新學期,對上學期家庭作業的落實情況進行了總結。同時布置了新學期的要求:嚴格執行作業“十要求”,防止“兩層皮”現象的“復燃”。本學期,力爭利用校內時間完成紙質作業。勞動作業有主題,教學展示相結合;體育作業有目標,達標競賽相結合。
八、我們的困惑
“學生作業管理”是一個新的課題,通過幾個月來的研究,教師的相關理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他們深刻體會到作業的重要性,緊緊圍繞“有效”布置與批改課堂作業,“優化”設計和批改家庭作業,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但同時也存在困惑。
一是如何讓分層作業更有效。分層作業最大的困難不在于如何組織分層作業,而在于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因為,不同層次學生所完成的作業是不一樣的,最終的考核又是統一的,這就給評價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評價的體系我們還有待于科學完善。
二是如何讓教師減壓不減質。細化作業管理對于教師的備課量、批改強度、分層輔導等的要求也就越高,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如何能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措施來緩解教師過重的壓力。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它關乎著學校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成效。我校實施科學作業管理才剛剛起步,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厚積而薄發,且思且行,且行且改。(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育才學校)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