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廣東惠州光正實驗學校兩名小學生玩鬧時,一名學生不小心撞掉了半顆牙。受傷學生家長向另一名學生家長索賠4萬元。學校教師多方調解,但因雙方家長在賠償金額方面分歧過大,調解陷入僵局。
學校校園調解工作室特聘專家譚迎疆適時介入。譚迎疆曾任惠州市公安局三級高級警長,有40多年政法工作經驗。雙方家長都認可譚迎疆公正獨立的調解意見,最終以雙方接受的賠償金額達成和解。
校園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如何挺在前面,盡量讓“小事不出校,矛盾不上交”?近年來,惠州設立校園調解工作室、建立校園綜治工作站等,有效開展安全隱患整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等工作。
1 專業力量疏解學校處理經驗不足“堵點”
“很多教師缺乏專業法律知識,導致部分家長不信服。”惠州市實驗中學附屬學校副校長王燕庭就曾收到多位教師反饋,調解校園矛盾糾紛不僅花費大量精力,有時還“兩邊不討好”。
針對這一難題,惠州市教育局聯合市司法局等部門,于2023年在光正實驗學校試點建設了校園調解工作室。
“工作室旨在預防、調解、化解矛盾糾紛,努力在矛盾糾紛剛萌發時,就做到主動發現、妥善處理。”惠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作室聘請公安、司法等領域的專業人士擔任調解專家,并組建了一支由一線教師、宿管、家長等組成的調解員隊伍。工作室組織調解專家對調解員的法律知識、調解技巧和溝通能力進行培訓。
工作室還建立了矛盾糾紛預防機制、快速反應機制和調解回訪機制。遇到情節較重、情形較復雜的涉校矛盾糾紛,做好前期緊急處置,及時請示上級相關專業部門處理。
為了從源頭上減少校園矛盾糾紛,工作室定期開展法治大講堂、安全主題班會課等。在工作室助力下,光正實驗學校2023年的投訴信訪量不到2022年的五成,學校2024年至今的投訴信訪量進一步下降。如今,工作室的試點經驗已在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得到推廣和應用。
2 明確機制督促多部門治理校園周邊環境
每到放學時段,一些流動攤販就到惠州市德威學校大門旁售賣“三無”食品等,加劇校門口的交通擁堵。學校保安、教師雖反復勸導,但效果有限。
前不久,德威學校嘗試了新方式——建“橋東轄區中小學聯絡微信群”。學校黨總支書記劉文清在群里說明了情況,向相關部門“吹哨”。市場監管、城管等部門人員迅速響應,當天學校門口流動攤販問題就得到了有效解決。
“此前,很多學校與一些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對接渠道,處置校園及其周邊綜合治理問題時,比較被動。”惠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帶隊調研后發現,學校很多安全工作涉及市場監管、公安、交通等部門,容易出現信息傳遞不順暢的問題。
2022年3月,惠州市委政法委牽頭啟動平安校園建設專項行動,市教育局等28個市直成員單位以及市內各級學校共同參與。該行動聚焦校園及周邊治安、交通、流動攤販、學生欺凌等重點難點問題,并將校園周邊環境納入治理范圍。
惠州在全市1860余所學校設立了學校綜治站。綜治站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制。學校屬地街道(鄉鎮)分管政法工作的副書記任站長,校(園)長任常務副站長,屬地居委會主任、派出所所長、綜合執法中隊隊長等分別擔任副站長。
“綜治站明確了公安、市場監督、城管等部門的職責。學校一發現校園安全隱患,就能根據職責表聯系相關負責人。”惠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還建立了“部門報到”履職考核制度,將考評結果納入年度考評,倒逼相關部門履職盡責。
3 家校社共同譜寫平安校園建設“交響樂”
“我校門崗監控視頻直通市公安系統110指揮中心,遇到突發事件,可一鍵報警。”惠州市華羅庚中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率先設立了“校園三警聯動室”和“智慧校園安防中心”。
為引入更多專業力量織牢“校園安全網”,惠州市教育局聯合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組織百名律師進校普法。從2023年開始,惠州市教育局組織協調多領域專家深入惠州市惠東、龍門、博羅等縣區農村學校,針對防溺水、預防欺凌等主題開展了數百場公益宣傳活動。
為構建校園安全生態閉環,惠州市強化家校社協同。惠州市教育局整合惠州市心連心公益協會等10個民間公益組織,成立惠州市護苗行動志愿者服務總隊。截至2024年暑假,惠州市校園安全教育與管理服務協會聯合11個公益組織,到200多所學校開展防溺水安全體驗等活動,惠及近40萬名師生。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2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